赤壁之戰 投機取巧 Red Cliff Battle of Opportunistic

《三國演義》諸葛亮最著名的赤壁之戰,空城計 - 幾乎囊括了中國文化的精髓 — 投機取巧,但是,好運氣不是人人都有的。

三國演義 赤壁之戰 投機取巧 赤壁之戰和空城計,不但大多數人想到,還經常在京劇、各種章回小說和古典小說中提到。當然歷史上不一定有這兩件事,但是在這裡重要的不是歷史真相,而是《三國演義》對我們思維方式的影響。

  三國演義怎麼演繹這兩段呢?赤壁之戰的決戰因素是什麼?東風!因為當時是冬天,刮西北風,那麼曹操的戰船在北面,東吳的水軍在南面,如果用火攻剛好逆風火燒到自己,所以得等到東南風才行。於是故事的男主角諸葛亮上場了,七星寶劍一揮,終於弄來了東風,然後就簡單了,孫劉聯軍猝然發難,這就是赤壁之戰。誰看著都覺得精彩。

  但如果來個逆向思維,想一個問題:萬一我們的諸葛亮沒借到東風呢?如果東風沒借到,濃煙滾滾的可就變成孫劉聯軍的大營了。那諸葛亮害得自己的董事長大耳劉“撲街”不說,估計曹阿瞞都會被他玉成了“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好事。這是什麼事件?標準的小概率事件。

  第二件是空城計。諸葛亮敞開城門,偃旗息鼓在城樓上彈琴。他賭什麼?賭司馬懿的多心,因為司馬就是一個多心的人,可是諸葛亮有沒有想到,萬一司馬那天沒有多心呢?拔營出發前不小心和老婆吵了一架,被老婆臭罵一頓,腦門上挨了兩鞋墊,到了城下正氣得頭暈腦脹,後果就是二話不說甩開膀子揮軍攻城,那樂不思蜀的好戲搞不好就會換男主角了。

  想這個事有沒有可能?當然有。吵架是天經地義,司馬懿真的把諸葛亮抓走的話,我們今天看的就是《二國演義》了。堂堂一國的宰相,怎麼可能冒這種風險。什麼概念?小概率事件。

  中國人聽得最多的就是殺雞不用牛刀、四兩撥千斤等等,起碼我認為這些看似有道理的基本上都是片面的。四兩撥千斤,如果撥不了怎麼辦?估計得被千斤給壓壞了。為什麼中華文化不喜歡千斤撥四兩呢?為什麼殺雞不用牛刀呢?回過頭一想,真正有必勝把握的其實是千斤撥四兩,是獅子撥兔。

  上面舉的兩個例子都是典型的小概率事件,概率在統計學中是指在相同的條件下做大量的重複試驗,一個事件出現的次數和總的試驗次數之比。人們把偶然發生的重大事件稱為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在生活中並不少見,例如彩票中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小概率雖然不等於不可能,但它是一個期望值,由於其發生的可能性極小,從而風險極大,企業家在考慮風險的時候往往關注的是“風險背後的機遇”。認為及時抓住了機遇就可以取得成功,但如果判斷失誤,與機遇如影相隨的風險很可能會給企業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

  現在很多中國企業喜歡做大做強,而且手法投機取巧,喜歡小概率事件。他們大多有世界500強的病態心理,做到一定階段後就想做世界500強。以什麼方式做到世界500強呢?收購兼併,因為收購兼併在他們看起來是最容易的辦法,這種想像非常值得我們關切。我想說,我們對事物本質的把握是非常不到位的。中華文化缺乏一種程序流程的概念,所有企業家都像大廚師,什麼都一手包辦。但它的缺點是,大廚師一走就什麼都帶走了。正確的做法是,要有一套工序制度留住大廚師的手藝,這一點我們做得最差。舉一個例子,我們把大廚師炒菜水平分成20個階段,第一個切蔥花,第二個切肉絲,第三個倒醬油,菜不好吃重新調有問題的工序,經過無數次調整之後總有一套工序能炒出跟大廚師一樣好吃的菜。這個積累是今天企業積累必要的關鍵,但中國企業還停留在大廚師水平。

  當企業家把目標放在大企業身上的時候,這個人不是現代意義的企業家,他還是大廚師,他永遠不知道把他炒菜的技術用20道流程分解下來,而且是科學、積累式、數據式的分解。我們今天引進汽車製造商,引進他的技術,引進他們的模型,我想問,它整套工序流程你積累了嗎?沒有。浮躁使得一些企業想迅速做大,像聯想。投機取巧,總喜歡走捷徑,比如找個收購兼併來做。聯想在2004年做互聯網、手機以及IT服務業,當時為什麼做這三項呢?因為這三項最有潛力,但聯想沒有找到真正的行業本質,購買IBM電腦部門就是投機取巧,它並沒有像IBM一樣把握行業的本質。

  中國的傳統文化恰恰太強調所謂“智謀”的作用,於是整個中華文化圈有了一個神一般的諸葛亮,而最重要的問題卻被我們忽視了,那就是實力。如果諸葛亮手中有百萬精銳,曹操還敢來赤壁嗎?司馬有膽量到城下聽一曲嗎?在壓倒性的實力面前,智謀的作用還值得我們如此推崇嗎?

  諸葛亮這位成功的故事只是告訴我們,如果沒有正面對抗的實力,那就只能祈求上天給一點好運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