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兩個人雲遊四海修行。 路途中,面對一個深及腰下的河流,正要涉水而過時,看見岸邊站著一位穿著美麗衣裳的姑娘正愁無法過河。 修行人本來就是要普渡眾生的,所以老和尚二話不說,自告奮勇抱姑娘過河。 過河後,美女一再地感謝老和尚,然後就分道揚鑣。 接下來,師徒沉默地繼續行走。 他們行走過一座大山,師徒保持沈默,但小和尚心中的困惑與不滿愈來愈高,他們又行走過第二座大山 …… 直到爬上第三座大山的山頭時, 小和尚終於按耐不主而開口問了師父: 「師父,您一直告戒我們,出家人不可近女色,可是剛剛您明明就破了戒了,卻未何毫無交代?也沒有開示?」 老和尚其實了然於心,早就知道小和尚心中壓抑的情緒,所以,早就胸有成竹地有了答案。 老和尚面帶微笑地說:「徒弟,沒有錯,為師的我是犯了戒。但是,過了那條河,我就把那個女人在那個河邊放下了,難道你的心中還抱著她嗎?」 果然薑是老的辣,老和尚佔了便宜還賣乖。
這個故事啟示了我們:什麼事情都好,只要你的心中把它放下,那麼它就再不會是纏繞你的事情了。
要選擇「過河就放」的老和尚思維?還是選擇小和尚的「三座大山後還不放」的堅持? 世上有太多的「小和尚」選擇長期陷在煩惱、怨恨、焦慮、計較、痛苦的泥淖中,每當我們怨恨過去的種種時,只有選擇老和尚的思維,才能當下脫離苦海。 在人生的道路上,還有許多大河小河在等著考驗我們,我們要努力過河,過河就放下一切的對與錯,因為我們要準備過好下一條河!你我準備好了嗎?
小和尚的深層思考:這誰也不能怪,只能怪自己,輕易不肯愛上,愛了又不肯輕易放下,雖說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但是享受著愛情之花的時候,即使折了,又怎樣?和尚不還是一樣結不出婚姻之果嗎?
在宋代﹐理學盛行﹐性禁錮﹑性壓制和道學家的虛偽﹐都未能從根本上抑制住人們的性需求。典故說﹐有一回﹐一生標榜男女大防﹑不近女色的宋代程朱理學的創始人程顥﹑程頤兄弟倆赴宴﹐入席後方見座中有妓女。小程一見﹐大怒﹐拂袖而去﹔而大程則神色自若﹐與主﹑賓﹑妓女把盞交杯﹑詠唱和合﹑盡歡而散。翌日﹐二程相見﹐談及此事﹐小程仍怒氣未消。大程卻說出了一段絕妙的辯詞。其意為﹐大程在與妓女歡飲時﹐心中並沒有想到妓女﹔而小程雖然沒有和妓女歡飲﹐但心中卻忘不了妓女。
文字有時候有迷惑性- 此迷惑非彼迷惑, 宗教說一切皆為幻影- 此幻影非彼幻影, 有時候看到的未必都是真實的- 此真實非彼真實, 詞語這東西可以正著用,同樣的詞語也可以反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