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國學基本教材》在內地出版了。這套教材的出版,預示著一場不可抗拒的"國學革命"正在拉開它的序幕 - 這是對21世紀之後,形形色色的、歪曲與誤讀中國古典文明的"國學熱"的革命。 它大勢所趨,因為它法自天道,它攝人魂魄,因為它源于人心。 中國傳統的人文精神,將以"國學革命"的方式重新回到我們的生活中。
這是一套在臺灣歷經了40年教學實踐與檢驗的國學教材,它汲取了臺灣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經驗,影響過一代又一代臺灣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 這套教材完整解讀了《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所蘊含的儒家思想,可以說,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基本價值與中心觀念所作的最具普及性、也最具現代性的一次闡釋。 它的出版,表明內地"國學熱"正悄然回歸到一個理性建設的階段。近三十年以來,內地的國學研究一直偏重校勘文獻、考據史實、析解名物,幾乎少有學者認真做過國學的現代闡釋工作,使中國傳統思想的微言大義根本無法進入公共話語平臺,更不用說指導普通民眾的生活與認知了。
這套教材將讓我們了解到,國家認同的前提是文化認同,而只有通過共享一個世代更迭的文化共同體,我們的記憶才能保持鮮活,我們在現實中才能感到光榮。 文化雖然永遠都有在變動中,但任何民族都不可能拋棄它的傳統文化而重新開始。在一個國家所有的精神力量中,只有它的傳統文化是最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雖然每個民族的傳統都面臨現代化的問題,但現代化的價值取向絕非只有“西化”一條途徑。 《國學基本教材》真正地實現了以“中國方式”解讀中國的人文精神,凸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獨特的言說體係。它既從現代性的角度對儒家思想進行了詮釋與弘揚,也以它的社會性豐富了我們對中國傳統精神價值的認知與理解。 這套教材把培養一種成熟的社會核心價值觀,作為它的首要目標。可以說,這既是對“五四”思想境界的一個超越,也是我們重新接受中國傳統的價值體係與精神的一次嘗試。因為教育的目的,從來就是為了塑造社會民眾的核心價值觀,幫助民眾處理好個人與自我、與他人、與群體、與自然、與歷史、與國家、與財富等各種關係。 經過40年臺灣的教育檢驗,這套教材可以說實現了這個目的。
《中庸》體現的是一個非常明確的價值信念:如果我充分地了解自己的人性,我就可以了解別人的人性;如果我可以了解別人的人性,我就可以了解物性;如果我能真正地了解物性,我就可以“參天地之化育”,可以參與天地的創造了。《中庸》強調,這一切的實現,都須以“至誠”作為前提。
《大學》所呈現的是一種步步深入、層層擴展的修身哲學。它的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是它的終極目標。它的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像一個逐漸向外擴展的同心圓,從個人到家庭、到社會、到國家、到世界,乃至整個人類,呈現出一種完全開放的人文精神。
《論語》堅信德行是可以學習的,德行的典范叫聖人,則人人有望成為。這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特徵,相信人有創造自我的能力。諸德圓融的最高境界便是“仁”,《論語》中雖有109個“仁”字,卻沒有一處為仁下過明確的定義。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個性經歷不同,所以成德行仁的方式也會有差異。《論語》還提出儒家是“為己”之學,也就是說學不是為了別人,不是為了家庭,更不是為了所謂的社會需求,而是為了發展我們自身的人格。它強調“為仁由己”,肯定每個人都有他的內在道德資源,都能通過發展自己的獨立人格而實現道德的完善。需要指出的是,儒家這裏的“己”,並不是西方文化中所指稱的孤獨的個體,而是處于各種社會關係中的一個中心點。儒家的個人觀,是由獨特的社會關係和公認的角色構成的,個人只有通過這些角色和關係,才能實現自己的最大滿足。
《孟子》的中心學說,則是人性本善。他認為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足夠的資源,通過反省來發展我們的人格。而我們的人性,可以從我們最根本、最有價值的感情來體現,比如說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也即常說的四端:仁、義、禮、智。孟子還提出了儒學上的四大問題:人與禽獸有何區別、公益與私欲有何區別、道與霸道有何區別、野蠻與文明有何區別,也就是所謂的人禽、義利、王霸、夷夏之辨。
從這些篇章我們可以領悟,儒家的人文精神一直涵蓋了四個層面,即個人、群體、自然、天道。所以人的一切行為與修煉,最終都是為了實現人心與天道的和諧。錢穆先生在去世前曾說,他有一個徹悟,那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人類的最大貢獻就是“天人合一”的觀念,這也將成為未來世界文明與全球倫理的核心理念。
正中書局總編輯劉興蓁指出,當初廈門松柏中學的語文老師林采鳳發現,班上的台灣轉學生的修養比大陸本地學生還有禮貌,發現可能是因為台灣學生的語文教材不一樣,託學生從台灣找回來。2006年開始對高一學生開設選修課。學習了「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一年後,學生在潛移默化下,真得變文雅了。 2008年二月正中書局授權發行簡體字版的「國學基本教材」兩冊,內文和台灣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幾乎一模一樣。今年七月,對岸也計畫辦理一場國語文教學的研討會,邀請台灣教師前往進行教學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