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鬆」與「沉」內功修煉法

We can open the door but you must walk through by yourself.

掌握「鬆」與「沉」是太極拳健身保健的鎖匙

  1. 太極拳的「鬆」、「沉」是實用技擊的必然要求

    太極拳與世界上其他武術搏擊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不追求以力相搏,而講究以巧破千斤、後發制人。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依賴於通過「鬆」、「沉」練就的無處不可散的散勁,否則,你就是想後發制人也必然會被那些以命相搏、先下手的搏擊者打得一敗塗地。

    太極拳既然不以力勝,憑什麼做到後發制人,還要後發先至?一個簡單的道理:在同等條件下,先出手者、出力猛者是先佔優勢,你要想後發情形下不吃虧,除了要掌握太極拳套路以及它的實用技擊內涵外,最重要的是要把套路中的單式在技擊中的特殊要求「發」出來,這是需要速度的功夫,更是需要在「放鬆」、「下沉」的狀態下練習才可能獲得的功夫。

    太極拳技擊動作要領包含兩種或多種力量的結合:一是人的肌肉收縮產生的爆發力,這和其他拳種相同;另一種是太極拳所獨有的力量,是身體本身的重量。當局部肌肉受到神經的控制發出力量時,身體隨之而動,在靠近而未接觸攻擊對象時,肌肉的力量又提前停止,但身體的重量卻在慣性的推動下,不受阻滯地繼續保持原有的速度和力量擊向攻擊對象。攻擊力量除了肌肉的力量外,又加上了人體本身的重量,所以力量更大、動作便小,具有隱蔽性和突發性,這就是太極拳追求的「用最小的動作、最短的距離把全身所有可以調動的力量集中在一個點上,以最快速擊出,同時放鬆復原,以準備第二次攻擊」,這是放鬆基礎下的「沉」,更具整體性。

    太極拳的放鬆狀態和「通三節達四梢」、力達指尖的沉勁,使血液循環更加流暢,充分增加微循環,有效緩解人體因衰老而造成的神經末梢供血不足。〈拳經〉上說「意為君,骨肉臣」,也就是指「鬆沉」能通經化瘀、增強免疫力,達到保健的目的。

  2. 何為「鬆」何為「沉」?其標準是怎樣的?

    「鬆」是「沉」的前因,「沉」是「鬆」的結果,二者是辯證關係。其實老子所說的「道法自然」就是指「歷代拳師要向自然學習」,是「汲取自然」及「物競天擇」。人在地球上,從一出生起就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人每一分鐘都承受著自己的體重,久而久之,便感覺不到自身的負重狀態。負重的肌肉骨骼支撐人的站立,只有在額外負重時才會產生負重感,比如提一包書時才感到有重量,才會用力提。

    通常來說,人的放鬆實際上是負重下的放鬆,也就是用力下的放鬆,並不是真正的放鬆。太極拳的「放鬆」就是要求你違反自己的常規意識反應和習慣思維方式去體會你自己承擔自己體重的負重感覺,這種感覺首先是對習慣思維的完全悖逆,但只有這種意識體驗才能讓你感覺自己身體或某一部分作為物質的沉重感,才能打通周身關節,做到「周身是一家」。王宗岳〈太極拳論〉書中提及的「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正是這種境界的準確描述,它是指人在承擔自身體重時的靈敏反應和感覺,這種感覺越靈敏,放鬆程度越高,這也就是「鬆沉」的標準,是對人與生俱來的負重客觀存在的體驗過程中的一種意識的矯正。所以要求「用意不用力」,這個力指不加額外負重的拙勁,是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臂膀如棉裹鐵,分量極沉」是對其非常準確的描述。

  3. 怎樣讓自己「鬆」、「沉」?

    太極拳的「鬆」、「沉」是對習慣性的負重感覺的糾正,這種訓練,當然首先要從意念意識開始。自己應該很容易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如你沒有發出被稱為「抖彈勁」的整勁〈這點絕不是任何蠻力和蠻幹可以代替的〉,也就達不到「至剛」、「至柔」的轉變〈這個道理也適用於其他各式太極拳〉。

    訓練法:根據上述道理,通過別人來感覺。把手臂搭壓在別人肩頭上,然後想像這支手臂完全不受自己支配,當對方感覺有重量時,你就處於放鬆狀態〈還可以讓對方上下左右移動,重量不變〉,你的放鬆就是正確的。抓住這種感受,自己抬起手臂,反復練習,少則三天,多則一周,大多數人都能從這種演練中感覺到手臂放鬆的「沉」。至於全身放鬆並在演練套路時做到既鬆又沉、「周身一家」,則需要較長時間的練習和老師的指點。

    當你周身有了「鬆」、「沉」的感覺,再想達到內氣鼓蕩、氣脈相通,可以說是水到渠成,這就能做到「通三節達四梢、節節貫串、力達指尖」。到這個層次之後,練習者打出「剛柔相濟、鬆活抖彈」的太極拳套路,就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了。

    為了進行多角度訓練〈除上法外〉,現介紹「骨節齊鳴法」:
    A. 鬆抖動:兩腳開立與肩寬,頭與會陰穴成上下一條線,雙膝微屈,放鬆,腳底重心在湧泉穴,雙腳平踩地面,利用地面反作用力進行上、下抖動,300次。
    B. 三環套月法:兩腳開立,大於肩30厘米,雙臂抱圓,雙手撐圓,上身劃側立圓,先左36圈,後右36圈,放鬆,形成脊椎、肩關節鬆開並發出像炮竹一樣的「啪啪」聲的狀態,也就是鬆開關節的狀態。

本文摘自程克錦老師的著作「陳式太極傳統老架83式拳」,在太極拳技擊中的實戰有重要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