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筝 Night Zither - 白居易 Bai Juyi

You need Flash player 8+ and JavaScript enabled to view this video.

雅尼 Yanni - Nightingale

紫袖紅弦

紫袖紅弦明月中
自彈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
別有深情一萬重

Night Zither

“紫袖”、“紅弦”,分別是彈箏人與箏的代稱。 “紫袖紅弦”不但暗示出彈箏者的樂妓身分,也描寫出其修飾的美好,女子彈箏的形象宛如畫出。 “明月”點“夜”。 “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倘如“舉酒欲飲無管弦”,那是不免“醉不成飲”的。讀者可以由此聯想到潯陽江頭那個明月之夜的情景。

次句寫到彈箏。連用了兩個“自”字,這並不等於說獨處,而是旁若無人的意思。 它寫出彈箏者已全神傾注於箏樂的情態。 “自彈”,是信手彈來, “低眉信手續續彈”,得心應手:“自感”,則見彈奏者完全沉浸在樂曲之中。唯其“自感”,方能感人。 “自彈自感”把演奏者靈感到來的一種精神狀態寫得維妙維肖。 舊時樂妓大抵都有一本心酸史,詩中的箏人雖未能像琵琶女那樣斂容自陳一番, 僅“闇低容”三字,已能使人想像無窮。

音樂之美本在於聲,可詩中對箏樂除一個籠統的“彈”字幾乎沒有正面描寫, 接下去卻集中筆力,寫出一個無聲的頃刻。這無聲是“弦凝”,是樂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這無聲是“指咽”,是如泣如訴的情緒上升到頂點所起的突變; 這無聲是“聲停”,而不是一味的沉寂。正因為與聲情攸關,它才不同於真的無聲, 因而聽者從這裡獲得的感受是“別有深情一萬重”。

詩人就是這樣,不僅引導讀者發現了奇妙的無聲之美(“此時無聲勝有聲”), 更通過這一無聲的頃刻,去領悟想像那箏曲的全部的美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号香山居士。